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医匠 > 第79章 附子四逆汤

第79章 附子四逆汤

    第79章 附子四逆汤

    脉象,病脉常脉加起来有很多,有些好分辨,有些不好分辨。在好分辨的脉象中,又有一种最好分辨,为死脉。

    学过生物的都知道,脉是心脏跳动之后引起的动脉的搏动。中医认为,这种搏动是有规律的。

    呼气两次,吸气两次,呼吸之间一次。一呼一吸总共搏动五次。

    五次便是正常,多了,或者少了,都是死脉。所谓死脉,不一定无救,但都离死不远。

    这跟一分钟几下心跳没有关系。哪怕一分钟飙到150,但相应的呼吸也急促了,正常人这时候仍然是呼吸五次心跳。

    它跟心率不齐也没什么关系。最多呼一次心跳,吸三次心跳,里外里一综合,还是五次心跳。

    它跟西医认为的,心跳低于六十便危险之类的认知,也没有关系。

    若心跳变慢,相应的呼吸也变慢了,仍维持在一次呼吸五次心跳,中医认为,不能说没有危险,只是危险比较小,有救。

    眼前的大姐,却不是这样。她呼吸相对正常,并不急促,但脉搏太快了。只是粗略估计,呼吸间得有七八下的样子。

    九为阳数之极,一为阳数之初。呼吸间脉搏跳动若到了一、九之数,就彻底无救,可以准备后事了。

    现在极为危险,但并非无救。

    “赵承山!赵承山!”张长贵扭头来到棚外大喊。

    远处正调配药材的赵承山吓了一跳,听到张长贵大喊,知出了事,架着驴车来到跟前:“张大人,出了什么事?”

    “我记得车里是有附子的?”

    “是。有一斤左右。”赵承山回答。

    “你这样。去村头那一家,借用一下他们的炉灶,就说是张、徐两位大夫要借的,熬药。药嘛。”张长贵摸着胡须想了想,“当归四逆汤的方子可带着呢?”

    赵承山连忙拿出纸笔:“带着呢,带着呢。”

    他拿了毛笔,舌尖润了笔尖,在纸上修改了几味药,又递过去:“就按这量来。”

    赵承山看了眼,惊呼一声:“五两?附子五两?张大人您是认真的?”

    明初,一斤是十六两。五两得有小半斤。而换算到现代度量衡,也足有两百克。

    中药,尤其是药性大寒大热的药材,每一钱的用量都极为小心谨慎。因为大热大寒之药往往意味着大毒,弄不好是要死人的。

    附子,是回阳救逆的第一用药。既然是回阳救逆,自然是大热之药,自然有剧毒。平常都是几钱几钱的用,哪有这样的,上来就半斤?

    这也亏赵承山知道眼前老者的身份,否则真怀疑他是不是草菅人命的庸医了。

    “当然是认真的。快去!这是救命之药,不能耽误,记得小火熬煮。”张长贵催促。

    不提赵承山带着忐忑去熬药,且说张长贵回到棚里,神情并没有稍缓,转而问徐一真:“可能用针灸,稍微改善下症状?”

    徐一真一直在号着脉。脉搏急促,心脉下更仿佛有个小人,攥着拳头一个劲儿的敲打他的指腹。

    这不是什么好事。武侠小说中说自断心脉。这就是“断”的过程。

    等心脉之下这个小人敲打的力道减弱了,它就会一直弱下去,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人也就死了。

    西医的话,这时候大概率就是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啥的,但估计没用。

    中医,汤药也只能行险,至于针灸……

    徐一真摇头:“针灸说到底就是以脉气治病。她现在脉象乱了,脉气也会跟着羸弱。阴阳两虚,若是下针怕是不仅不能治病,还会有危险。”

    为今之计,竟然束手无策,只能等汤药熬好,看是否有效。

    附子四逆汤,附子量更是将近半斤。要么好了,脉象趋于平稳,咳嗽症状减轻。要么死了。生死只在一刻钟内,想维持原状都不可能。

    既然没法再做什么,两人也不会硬等着汤药过来。还有第三个病人。

    第三个病人又不一样。他仍然是咳嗽气喘,但脸色却是发青。

    发青是不对的。如果是肺有病,脸色该发白。如果是心有病,就像上一个女人,应该是发红。发青,是肝有病。

    但肝病很难判断。

    肝藏血,属木,是脏腑生机之源。这意味着它本身就富含生机,也意味着它如果有病并不会有什么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意味着肝脏生机已消耗殆尽,病已是极重了。

    但眼前这人,似乎也只是脸色不好,精神萎靡昏睡,并没有什么肝病症状。

    “哎,哎,”徐一真轻拍他脸:“醒醒,醒醒!”

    男人像喝醉酒一样,又像是熬药没睡似的,睁开眼,两眼无神的看着他们。

    “你肚子疼么?可感觉肚
新书推荐: 癌症晚期,老婆白月光回来了 列车求生:别跟我比运气谢谢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火影:开局真新人之人形宝可梦 重生从中考后开始 重生渔村:1982 僵尸:道坛先锋,简化大将 刘一的仙途奇缘 魏梓芙 各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