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厂胡同位于国子监西侧,是清朝年间国子监学生射箭习武的处所。
南北走向的箭厂胡同与东西走向的前肖家胡同相交——23号院,便是陈薇临时执教的英文补习班所在。
自1981年“托福”走进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便逐年俱增。
1982年1月5号,中央电视台推出一档改编英广播公司《followme》的《跟我学》的节目。
节目播出之后深受广大英文从业者的喜爱,原本兴起于沪海的“英语角”,在节目的加持下,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生根发芽。
到1984年上面出台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允许自费留学,自此国内掀起小股出国潮,“英语角”越来越多,夜校里学习英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培训班倒是不常见,但也不能说没有,这箭厂胡同23号的英文补习班就是例子。
听陈薇说她的老师姓yu时,叶小川还以为后世那个以英文培训发家的俞甄选从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跳槽到京城师范呢。
实在是俞甄选给他的印象太深刻,特别是那句:姐,遇到鑫东方···呃···这好像跟他没关系。
见23号院子的大门开着,不用想这院子准是大杂院。院门是从早到晚从不关着,这主要为了方便大家出行。
也不需要问人能不能进,抬腿就进,没谁怀疑你是小偷。要是碰到人说一声,也没谁硬拦着你不让进。
叶小川刚进院就碰一大妈问他找谁?这是生人,还是熟人,大妈打眼一瞥就知道。
“我找陈薇老师?”
大妈没回话,反倒上下打量着他。这男的今儿是头一回见,瞧穿的挺气派,西装革履,人模···一看就有点来头,要不是一嘴的京片子,还以为是港澳同胞呢。
见人三分笑,还带着丝丝殷勤,不用猜这位肯定也是追陈老师的。
大妈咦了一声笑着说:“陈老师好啊!人不光长的漂亮,心地还很善良,我活了这么多年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姑娘。你是不知道,陈老师那······”
大妈跟红叶一样是个碎嘴子,只要关于陈薇的事,那可谓是事无巨细,大到免费教她家小孙子学英语,小到每天见面的一句问好。
“小伙子,你哪个学校的?”
呃······叶小川异常懵比,大妈这思维也太跳跃了,刚刚还聊着陈薇,话题怎么就突然扯到自己的学历上。
对这位热情,又特别能说会道的大妈,叶小川一点不敢小觑。
要是没猜错,大妈这绝对是替陈薇在打听自己。
速不及防间提问,以此套路他来不及说谎话。
叶小川本就没有想说谎,实事求是道:“大妈,前些年不是闹的慌么,学也没有好好上就进了工厂当是工人,改革之后又机缘巧合去了秀水街办事处工作。”
大妈听后,“哟!小伙子你这工作好啊!不过……”
这大妈说话说一半,很会吊人胃口,叶小川一脸真诚的看着他,其意不言而喻。
大妈见叶小川长的相貌堂堂,工作又好,就是没什么学历,但这也不能算是什么硬伤,毕竟,现在谁也说不好老九以后会不会还臭。
还有就是叶小川对她的态度不错,也就想多说几句,但他们是第一次见面又不能多说太多。
大妈想了想,小声道:“小伙子,大妈看你不错,多一句嘴。”
“大妈,您老愿意提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有什么话尽管您说?”
大妈看着他笑了笑,明显对叶小川的应对很受用。
“你要是愿意听,大妈就说说。”
大妈又侦查了一下四周,确保安全才小声接着说:“自打陈薇老师跟着于老师两口子给人上英文,我就看到有不少男同志来找她。”大妈怕叶小川误会陈薇的为人,赶紧解释她是个好女孩。
“……人家各个都是大学生,听说还有一个研究什么生的,反正都是文化人,大知识分子。”
听大妈说完,叶小川心凉了半截。
这一刻心里面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跑。
果然好女孩永远不缺追求者。
草蛋的是这帮人都是“斯文败类”,一点没有君子风范,全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白天黑夜想着挖他的墙角。
越想越觉得“斯文败类”不足以形容他们无耻之行径。
大妈的话给他带来如山倾的压迫感,也知道再好的肉,只要没吃进自己肚子里,那就不能算是块好肉。
叶小川还想多了解一些追求陈薇那些人的信息,大妈却言说要接大孙子放学。
“大妈我住三进院西厢房,就从这个门儿进去,到三进院东边第一家就是……那什么咱们回头聊。”大妈告诉了叶小川她家位置,便着急忙慌往外走。
叶小川看着她的背影出了大门,往西去……
“嘿!这大妈高手啊!三两句话就给自己下好了饵料。”
从自己进院碰见她到她离开,前前后后没超五分钟,大妈不但知道他也是陈薇的追求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