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气运天书正文卷第三百二十章天下风云,三年之期面对夏国的强势崛起,北境其它诸侯乃至中域方面都是颇为忌惮,因为这个国家潜力实在太过惊人。
首先夏王白手起家创立基业,国家毫无沉疴,吏治清明,这就能让一国气运全部用在发展上。
整个朝廷的体制架构完整,王权深入乡亭不受反噬,而且辖下国土岁岁大丰民心归附,各郡县红色法网占据的比例堪称诸侯国第一。
其次军队强横,核心武力自建制以来少有败绩,伏魔军、禁军、侍卫亲军,包括新出现在外界视野里的大雪龙骑,放在哪个国家都是顶级强军。
最后则是诸侯无法复制也是前所未有的国策,武仙神佛等各道超凡之力被周柏整合,在灵气复苏世界发展剧烈膨胀的当下,几乎可以预料其宏图霸业不可限量。
夏国如此根基和底蕴,任何一位有志于问鼎九五的潜龙,都不敢置之不理放任扩张。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阻扰,景衡的合纵连横之术能得到充分施展,诸侯在暗地里均有推波助澜。
受景衡邀请,师出有名。
北境陵国出动十数万大军攻伐梁州,燕国以十万铁跨越数千里雪原窥伺定州,连代州的小诸侯也没多安分。
要不是定州边城军堡体系极为完善,十万燕骑无奈转道攻入代州,吕定肯定会生什么夺回兴龙之地的妄念。
北境已是如此,北境之外的诸侯动作更是频繁。
金军南下再次攻占苍北草原,与夏军对峙于苍北郡边关;乌蕃国趁机南下武力护佛,大散关及武威一战死伤人数足有数万;西蜀巴国不顾后方动荡强行出蜀,试图以渔翁姿态分占秦州;东泰诸侯一度暂停与夏国的天江贸易,减少各项资源的外部补给等等。
甚至内外交困的旭朝,在景衡燃烧炎运时也没有任何阻拦,反而是推波助澜给予了更多气运方面的资助。
如果不是天下诸侯势力的虎视眈眈,试图联合遏制夏国的强势崛起,区区一个残龙军阀哪能拖延这么久。
周柏在夏军规模建制后,对外开疆拓土常常采取王霸之道,凭借战力领先的强大军队正面平推,少有兵行险着。
为了快速起家成事,前期难免冒险,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正面对垒,国力压胜,这才是大国争霸的正确做法。
武威一战,周柏不得以亲自领兵出奇招,正是夏国局面危急的一种表现。
同治十年五月初,自夏王周柏入主长安已过三月,整个秦州快速安定,彻底纳入夏国的统治之下。
这既是因为夏国朝廷效率极高,更在于夏国对外公布的休养之策,三年不动刀兵,致力于造福国民百姓。
周柏起势建制以来,向来在争龙之路上处于领先位置,是加速天下争龙的关键棋手,在亿万百姓乃至士绅豪强中都有相当高的名望。
现在你突然宣布夏国休养生息三年,等三年后,天下不知多少王公,还有谁会记得北境角落的夏王国。
气运、名分、正统,这些都不要?
很多观望的世家对此惋惜不已,认为周柏出了一个莫大的昏招,怜惜百姓是妇人之仁。
而对夏国极为关注的诸侯则纷纷松了一口气,明面上为其鼓动造势,称赞周柏为圣主,暗地则是撤走夏国边境聚集的大军,解除对夏国的针对封锁。
一个想当圣主的北境潜龙,对这些强龙来说没有威胁,既如此何必还浪费资源。
开始如金王、巴公之类的邻居,还认为周柏是缓兵之计,可持续三个月的观察下来,他们发现夏国真的在大搞内政建设。
秦州八郡地理分隔,交通堵塞,夏国便调拨无数钱粮花在修路建桥上,超过二十万民夫参与其中,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自然展现。
更不用说,一批批前线军队卸甲休息,大量儒家文臣得到启用。
这可不是能演出来的,主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动用,表现在外便是气运的损耗。
起码这三个月,在诸侯手下的道官眼中,夏国如日中天上涨的国运陷入停滞状态。
那条气势汹汹,有虎视北境之态的大夏鱼龙,居然真缩回龙首原上的天柱开始休养。
有实际动作,还有气运趋势表现,外界对夏国的注意力一时间烟消云散。
不论周柏到底是想当真圣主还是假圣主,目前来说夏国没有威胁,自家国力就不能耗在这种虚无缥缈的联合遏制之中。
一时间不仅夏国面临的合围压力消失,还有大量诸侯使者开始赶赴龙首原,他们想与夏国签订各项通商交易的条约,努力表达己方的友善。
双方不用攻伐交战,夏国最好也不能帮助第三方国家。
夏国休养三年,其它国家可不会,在北境来说,未来三年的争霸战争肯定会更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