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350章 赵官家得杨无敌;布局逆转靖康耻

第350章 赵官家得杨无敌;布局逆转靖康耻

    赵官家当众质疑杨忻中隐瞒家世参军之言,犹如一块巨石,抛入平静的湖面。

    在场的众兵将,怎么也想不通,赵官家为何要有此怀疑呢?

    不过,众兵将都见证了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料事如神,他们又不得不怀疑杨忻中参军中真的如赵官家所说隐瞒了家世出身。

    这些人中,张俊格外震惊和担心。

    毕竟,杨忻中是在他张俊部入伍从军的。

    此时,最为震惊和疑惑者,莫过杨忻中本人了。

    他听闻赵官家之问,他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扑通”一声。

    杨忻中跪伏在赵官家面前,高呼道:

    “官家洞察秋毫,末将在应募入伍时,想凭自己所学本领建立军功,为了不被上官因吾家世而照顾,属实隐瞒了出身!”

    “啊?!”张俊闻言,惊呼一声。

    若不是赵官家在,他真的想上前揪起杨忻中,给他两拳了。

    要是赵官家因此事,怪罪下来,那自己之前给赵官家留下的好印象,岂不荡然无存了吗?

    张俊怕惊扰到了赵官家,他强压住怒火,怒瞪着投军时隐瞒家世的杨忻中。

    种师中也感到后怕,他怒视着张俊。

    张俊看到种师中看自己的眼神不善。

    他立即明白,小种经略相公是为何生气的。

    在本朝,招募新兵时,都要查问并核对清楚入伍者的出身和家世。

    可是,张俊在三个月前,破格同意杨忻中主动投军,不仅仅是他当场考核了杨忻中的武艺和骑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杨忻中还送给他一柄价值不菲的宝剑……

    故此,张俊把招募杨忻中入伍的严格核查出身这一项,完全给简化了。

    现在,张俊看到了种师中瞪他时,他感到了后怕。

    自己招的这个十九岁壮士杨忻中,万一是敌军的卧底呢?或是,农民起义军的余孽呢?

    那么,今日杨忻中有多次接触到赵官家的机会,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啊!

    张俊想到这里,他吓得后脊背发凉。

    他期盼,自己和小种经略相公,最好都是杞人忧天。

    在场的其他将领,甚是好奇,这个表现优秀的小校杨忻中,到底隐瞒了什么家世呢?

    而赵官家,又为何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呢?

    ……

    “奏启官家,末将杨忻中家父,讳名‘雨辰’,现任麟州安边巡检。”

    “啊?”种师中等西北军将领,闻听杨忻中之言,惊呼一声。

    他们的惊呼,只因为杨忻中承认其父是任麟州安边巡检杨震,那就能推算出:

    其祖父就是现任麟州的刺史杨宗闵;

    其先祖,就是宋太宗一朝时,为国捐躯的名将杨业!

    ……

    赵吉心中早有所料,并不像众将那般惊讶,他风轻云淡地说道:

    “杨家大郎,称你家父讳名为‘雨辰’,那他便是杨震了!”

    身为大宋皇帝,身份高贵,当然可以直呼杨忻中父亲以及杨氏祖先的名讳。

    作为臣子,能被皇帝直呼其名讳,证明皇帝还能在数以亿万计的子民中,记住你父母或你家先人的名讳,直接叫出他们的姓名,那也是一种荣耀啊!

    杨忻中诚实地点头,称是……

    赵吉知道,古代的避讳,分两种。

    一种是国讳,主要是指全国上下所有人都要避讳皇帝和圣贤之名(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此又称“公讳”。

    另一种是家讳,主要是指家族内晚辈要避讳长辈之名。家讳一般是指避讳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此又称“私讳”。

    避讳之风,始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

    例如: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同音的字也不行),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成了一个笑话。

    明初,对避讳的要求,还不甚严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时期,避讳之风又逐渐严了起来。

    清朝的避讳最为厉害,因犯“讳”造成文字狱而被杀头者不计其数。(如:张晋彦案、庄延龙文字狱案、查嗣庭试题案、胡中藻案、彭家屏案等等)

    直至民国改元,才废止了奉行两千多年的避讳制度。

    避讳之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笔和改音、拆字等。
新书推荐: 交易吗?我是万界供货商 武侠:我的十大贴身高手 终极蛀虫 青灵道尊【陈家的崛起日记】 幽冥诡事之录 我双眸轻启,便寂灭灾难 踢养子断亲情真少爷重生后不舔了 综影视之水映桃花 失忆后,她们都说是我女朋友 佛爷我真是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