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摇头,认真的回答:“读书都是男孩子才能做的事,我们都是丫头,家中说等长大后就要嫁人,不用读书。”
沈玉华听了这话,想着在庄子住着也是闲着,倒不如找些事做。
对着小姑娘开口说:“没有人规定读书只能是男子的事,城中的小姐们都是要读书识字的,读书可以开智明理,可以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小姑娘垂下了头,低声说:“家里不会让我们读书的。”
沈玉华想了想:“你们要是想读书认字,明日就来东边那个宅子来寻我,我教你们。”
小姑娘道了谢,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
沈玉华带着恩阳长公主到另一边,两人一边摘着野菜,一边闲聊,不知不觉间,篮子已经装得满满当当。
“时候不早了,”沈玉华抬头看了看天色,“我们该回去了。”
恩阳长公主也觉得有些累了,将篮子交给下人,几人一起下山回家。
午膳时,厨房将野菜做成了几道菜,虽带着几分苦涩,但经过巧妙烹饪,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野菜虽不如蔬菜鲜美,但吃起来倒是清爽。”恩阳长公主夹了一筷子野菜,细细品味道。
沈玉华笑道:“偶尔吃一次倒是甚好。”
用过午膳,沈玉华小憩片刻。待她醒来时,天色已近黄昏。
想起叶安宁一早说去寻叶思源,却迟迟未归,心中略有担忧。
“长公主若不嫌弃,不如随我在村子里走走?”沈玉华提议道。
夕阳西下,村子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田间劳作了一天的农人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村口纳凉,见到她们经过,纷纷起身行礼。
沈玉华微笑颔首,并未多做停留。走到村尾时,远远望见一道纤细的身影立在田边,正是叶安宁。
“那是安宁吗?”恩阳长公主问道,“她在那里做什么?”
“思源说要在这块地里试种些南方带来的种子,想来她是来帮忙的。”沈玉华边走边解释。
走近后,叶安宁连忙迎上前来行礼,“祖母,长公主。”
“就你一个人在这儿?你二哥呢?”沈玉华环顾四周问道。
叶安宁笑道:“二哥与王大叔去取些农具了,一会儿就回来。”
沈玉华蹙眉道:“天色已晚,你一个姑娘家在这荒郊野外不安全,还是跟我们一道回去吧。”
“可是二哥一会儿没看到我会担心的。”叶安宁有些犹豫。
“我让护卫在这里等着,给你二哥传话。”沈玉华吩咐一名护卫留下,这才带着叶安宁往回走。
暮色渐浓,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晚风吹过稻田,带来阵阵清香。
三人沿着田埂慢慢走着,说说笑笑,倒也惬意。
次日清晨,沈玉华早早用过早膳,在院中看书,时不时望向门外。
“红绡,可有人来寻我?”沈玉华问道。
红绡摇头:“老夫人,还没有。”
沈玉华轻叹一声,晨风拂过,带来几分凉意。
宋嬷嬷端着茶盏走来,看着沈玉华焦急的模样,劝道:“老夫人,村里的姑娘们都要帮着家里干活,哪有空闲来学字?就算她们想来,家里人也未必肯放。”
沈玉华接过茶盏,轻抿一口:“我原本想趁着长公主在此,若是能教几个姑娘读书,便可请长公主出面,向皇上提议修建女子学院。”
“老夫人用心良苦。”宋嬷嬷叹道,“只是这事怕是不容易。”
沈玉华将茶盏放下:“看来时机还未到。不过,总要试试,虽然不能改变女子在这个世道下的偏见,但能给她们多一点机会也是好的。”
红绡站在一旁,忽然想起什么:“老夫人,要不让玉壶去将村中的女孩子寻来?”
“不必了。”沈玉华摆摆手,“若是她们不愿意读书,到时长公主看到,岂不弄巧成拙。”
阳光渐渐升高,院中的花影婆娑,沈玉华望着那些摇曳的花影,心中思绪万千。
沈玉华食欲不佳,用膳时只草草扒了几口。
“老夫人,这鱼汤是我特意熬了两个时辰的,您多喝些。”宋嬷嬷将鱼汤递到沈玉华面前。
沈玉华摇摇头,“撤下吧,晚些我再喝。”
“是不是昨日在田间走得太久,着了凉?”红绡关切问道。
“无碍,想是年纪大了,胃口不似从前。”沈玉华放下筷子,“扶我去歇息片刻。”
刚躺下不久,外头传来玉壶急切的声音:“老夫人,老夫人!”
“何事如此慌张?”宋嬷嬷皱眉。
玉壶气喘吁吁道:“门外来了几个姑娘,说是要寻老夫人。”
沈玉华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