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夺宋:水浒也称王 > 第634章 退浑部再现

第634章 退浑部再现

    祁连山南麓的朔风呼啸,吴用头戴一顶厚厚的皮帽,身披一件大氅,立在一座小小的山坡上北望。

    他得到了陕西行省秦桧、四川行省李纲的支持,凑了许多茶叶、粗布、豆酱、酒等,终于说动并收买了西海附近十多个大小部落,凑了四千余骑,聚在了湟水的上游。

    李彦仙自告奋勇,沿着马灵此前西行的道路走了一遍之后,吴用便确定了对西夏抢掠的路线,那就是在湟水发源处的日月山与大通山口,向北翻越大通山,沿着大通河西去,在托来南北二山的谷口再次北行,沿着黑水一路南下,就可以直抵张掖,也就是西夏甘肃军司宣化府南面。

    这是一条吐蕃诸部走熟了的道路,在北侧出山口,大军若要通行,就必须打下西夏在这里设立的镇夷堡。

    李彦仙暂受吴用调遣,但史文恭没有办法给他派更多的兵,故而李彦仙靠着个人威望,在西宁、皋兰二府招募了千余汉家少年,皆自备马匹,由皋兰都督府提供了一批武器铠甲。

    吴用身边站着一个肤色黢黑的中年人,神态很是恭敬。这人名叫赵兰木,是西海退浑部的首领。

    已经吐蕃化的退浑部出现这样的名字并不奇怪,青唐吐蕃首领们接受大宋册封,皆赐赵姓,故而高原诸部多有以赵为汉家姓氏的。

    不过吴用却给赵兰木讲述了吐谷浑的过往,并建议他改回原本的姓氏,于是赵兰木就改名为慕容宥连,因为吐蕃语中,兰木是“云朵”的意思,恰对应党项鲜卑语中的“宥连”。

    之所以不用慕容云,是因为后燕慕容宝的养子、北燕开国帝王就叫慕容云,吴用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赵兰木也从善如流。

    慕容宥连曾听族中老人讲述过口口相传的一些事,说他们这一族曾经护卫过吐谷浑国最后的可汗,由于太过于久远,他的记忆也并不清晰。

    吴用倒是专门研究过吐谷浑,安史之乱后吐谷浑大部不断被迁徙,被唐朝安置在了河套丰州一带,宋太宗灭后汉,又迁残存的吐谷浑入河东南部以及京西北路河南府附近,只不过绝大部分内迁的吐谷浑都已经融入了汉人当中,赵佶宠爱的慕容贵妃的兄长、曾任青州的慕容知州就是个例子。

    不过无所谓,吴用已经给慕容宥连这一部编好了身份,他们是唐德宗时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乌地野拔勤豆可汗慕容复的后代,一向心属中原,乃是国朝坚贞之士也!

    反正现如今的退浑部已经衰弱得只有数百族人,吐谷浑又曾是大唐属国,这个名号正好拿来借用,从而安抚、羁縻西海附近的部族。

    心思淳朴的慕容宥连就被吴用的鬼话迷了心窍,觉得跟着新汉朝走就有肉吃,再也不会被吐蕃诸部欺凌,而且若是自己作战得力,未必不能受爵得官,也去中原享福!

    故而吴用集结了诸部,李彦仙领汉兵,慕容宥连则领吐蕃、退浑兵,成为了他手下的两员大将。

    现如今朝廷的精力都放在了金国,西北与西夏暂时议和,李彦仙心思简单,吴用肯带他打党项,他就不辞辛苦地到处奔波,诸事都听从吴用的。

    他觉得吴用与史文恭的最大区别,就是吴用心细,万事考虑周全,他只需要保护好东平侯、居中做个裁判,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

    “慕容宥连,此次袭扰党项,只要夺下镇夷堡,宣化府以南,任由尔等劫掠!”

    吴用挑选的出兵时机也非常好,广武县被史文恭收复,新汉朝占据了皋兰府黄河以北,逼得西夏国主李乾顺不得不抽调甘肃军司的大军向东南防备,故而宣化府此时很是空虚。

    反正他召集来的都是西海以西诸部吐蕃,又不受新汉朝管辖和羁縻,哪怕西夏知晓这是新汉朝干的,也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吞,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是我汉朝支持的嘛!

    吴用谨慎到了要求李彦仙招募而来的汉人少年,皆穿皮袍,兵器上的字迹也全部打磨掉,不得出现半点儿汉家的式样来。

    他给受召而来的诸部只定下了一个条件:抢掠以粮食、马匹为主,就食于敌,马匹只要安全送回西宁府,朝廷不吝赏赐!

    慕容宥连便将吴用的话转达给了诸部头领们,这一座小小的河谷,顿时欢呼声震天。

    吐蕃也属于古羌人的一支,在汉朝魏晋时期,被称为波密羌、山南羌、雪山羌、苏毗羌等,故而习俗略同,都以老死为不吉,以战死为荣。

    吴用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军功换赏方案,比如一匹马可以换多少粮食、布匹、霜糖、酒等,一头牛、一只羊又可以换多少,明码标价,只要能安全送回,有多少换多少!

    青唐吐蕃毕竟没有再次统一高原,故而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高原上的诸部彼此各自为政,反而是投靠了大宋的青唐吐蕃,卡在了中间,做起了二道贩子,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吴用来了,中原与吐蕃的贸易不必再经由青唐吐蕃头领们之手,诸部如何不欢喜呢?

    夜
新书推荐: 悬崖之下,大佬教我修仙 依然山花烂漫时 火影:开局俘虏纲手姬 神魂决 平民火影:我的模板竟是扉间大人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小姐拽翻天 不如当身自簪缨 美耀苍穹:女强传 未言初心,初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