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国贷低息

    下午,兴海城政府没有发布新的告示。

    林有才吃了午食去信息广场看了一圈,没看到新消息,想着可能没那么快。他去邮铺帮女儿和儿子寄稿子,寄去清水城报社。

    寄完稿子,没什么事,他在城内溜达一下,准备买些菜就回小区了。结果,封路了,士兵拦着主路,暂时不准通行。

    他下车牵着骡子伸头探脑地到处张望,没一会儿,他隐约听到轰鸣声。林有才觉得这个声音很耳熟,好像是发动机的声音。

    没一会儿,远处驶来的车辆,证明他的听觉没出错。一辆绿色的翻斗自卸车慢慢开过来,今天下过雨,车子没有扬起土路上的尘土。两辆土黄色的翻斗自卸车紧随其后,总共是三辆车。

    三辆车里面都是装着水泥,水泥的灰随着车子的颠簸,扬在风中。汽车后面是牲口车队,牛车、骡车、驴车拉着板车,两侧夹了板子,里面垒着红砖。

    一时半会儿不能走,林有才坐在骡车上吃零嘴,看着车队来来回回的运送建材。满车来,空车出城,他想应该是去码头装货了。

    运来的材料不只红砖、水泥、石灰、沙子、瓦片,还有巨大的木柱子,一车车木材运进城。

    第二日,林有才再去信息广场,果然有新的告示出来了。内容全是关于百姓们建房的条例、规定、政府帮扶。

    林有才特意看了政府帮扶的内容,总结就是国家贷款给百姓建房,利息非常低。古代版的“房贷”,政府不是直接给钱,而是给建材,用了多少建材算成钱,每个月还钱。

    中午下了学,不少百姓来信息广场看政府有没有出新的告示。昨天政府运建材进城的动静,大多数人都是知晓的。

    百姓们看到国家贷款,都非常震惊。

    这个国家贷款,不就是印子钱嘛!对于印子钱,百姓们都不陌生。自古以来,借钱都要给利息钱的。历来都是九出十三归的利息钱,哪里都是这样的利。

    不管哪朝的老百姓,日子过的都是紧巴巴的,想吃口饱饭都难。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户没有东西吃,存粮见底,新粮还没种,只能借钱去粮铺里面买高价粮过活。

    种田是看天吃饭,天公不作美的时候,老百姓收成不好,还要交税,家里没多少余粮过冬。典妻卖妻,卖儿女度日,家破人亡,是常态。

    一年四季钱庄、当铺、大户人家都会往外放债,九出十三归是最基本的利钱。还有更丧良心的翻倍砍头贷,一夜破家贷,掐在农户的命脉上。

    多少农户就是这样沦为佃户,而多少佃户又在沉重的佃租中饿死。这些一直被剥削的底层老百姓,这其中死去的人命数都数不清,凡是被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无不痛恨这样的世道。

    可是痛恨又有什么用呢?

    和国,立国以来,所到之处为什么如此得民心。固然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更重要一点是让百姓们有饭吃,有屋住。虽然奇奇怪怪的规定很多,律法很严苛,让老百姓不习惯,很是反感,接受不了。

    但是家家户户都在暗地里供奉何昭瑜的长生牌位,日日祈祷和国不败,和国长长久久。

    和国占领的土地上的百姓,他们感觉数千年以来,这是老百姓税赋最轻的日子。

    何昭瑜带来了高产稻子,百姓大丰收,家里有余粮,税收还少。家家都有充足的粮食吃,何昭瑜让官府给百姓许多活做,官府还真发工钱给百姓。

    以往老百姓给官府干活,还得自带口粮,做的慢了,做的不好,还得挨打。这就是每年老百姓都要经历的服徭役,受伤累死的老百姓多如牛毛。

    老百姓在和国领土上的生活,才感觉活的像一个人,老百姓怎么会不感激涕零,只希望和国永不倒。

    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能吃饱饭,有屋住,没外债,就好过了。他们才不管哪个当皇帝,大桓朝的时候,他们别说日日吃饱,能不饿死都是奢望。

    大桓朝也有官府给百姓的贷款政策,比如青苗贷,可知晓青苗贷的人往往不需要借。大户们借了官府的青苗贷,拿了钱转头已更高的利息放出去,为自己增厚家产。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阶级分明。

    老百姓对官府的戒备是与生俱来的,能不和官府打交道,就尽可能不和官府打交道。

    但是老百姓们自从在和国政府的治理下生活,与政府的官员们打交道,那就是家常便饭。

    所以信息广场常常有老百姓聚集,每每有新政策出来,老百姓们都很积极响应。听闻有国贷出来,都纷纷打听着其中的细则。

    这些积极的老百姓,倒不是兴海城的本地人。兴海城才占领2个多月,本地人对和国的政府还是陌生的。

    积极的老百姓都是在和国其他城,生活过一年或者几个月的老百姓。有新的政策出来,政府有新城需要人口,有的人想换个地方生活定居,有的是外地
新书推荐: 媚妾 穿成渣女:宠夫赚钱两不误 发财从掠夺三国的文物开始 帝国首富,爱上我 国运金铲铲:从尘归尘土归土开始 渣男?不,是她们太主动,我躺平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陶家传 地府特派专员 高龄巨星:六十岁才出道不算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