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想起他与阿桂的溯源来,就是一肚子的气。
阿桂是大学士阿克顿之子,出身名门望族,现任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位列朝廷班次之首,其功劳之大,除了死去的傅恒之外,无人能够与之比肩。
阿桂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虽然心里嫉妒,可是也不敢和他公开叫板。
明面上和珅还是对阿桂比较尊重和尊敬的。可是这个阿桂不识抬举,就是不把和珅放在眼里,瞧不起和珅。
和珅为此非常生气,但是和珅还是极力去巴结和讨好阿桂,他不想在朝廷中树敌太多,这样不利于他巩固朝廷中的地位。
然而,这个阿桂就像死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是不愿意与和珅为伍,这让和珅非常头痛。
一天早晨,和珅在上早朝的路上,遇到了阿桂。
和珅想趁机与阿桂套近一下关系,就主动走上前去,向阿桂抱拳作揖,说:“阿桂大人早!”
阿桂见和珅跟他打招呼问好,他只是扭过头,象征性地看了看和珅,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然再没有跟和珅搭腔,昂首阔步地走了。
当时正好有许多文武百官从他们两个人身边走过,阿桂的这股傲气弄得和珅脸红脖子粗,很没面子,尴尬透顶极了。
从此,和珅心里对阿桂恨之入骨,恨不得把阿桂生吞活剥了,扒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喝了他的血。
当然,和珅只能是心里想想,他见了阿桂,仍然是敢怒不敢言,气在心里,笑在脸上。
上了金銮殿,阿桂从来不与和珅站在一起,总是与和珅保持一定的距离。
和珅感觉到,在金銮大殿上,阿桂就是一棵参天大树,他就是一株默默无名的小草。
阿桂永远把皇上洒给他们的雨露阳光吸收了,他们永远在阿桂的遮阴下,吸收不到阳光,长不大。
和珅这样一想,心里就不是滋味。
他想,这次无论如何,他要立下大功,让乾隆皇帝和阿桂看看他,他和珅也不是吃素的。
从而挫一挫阿桂的傲气,让阿桂明白,大清朝不是他阿桂一个人会领兵打仗,他和珅也是文韬武略,能文善武的。
于是,和珅下令,催促大军加速前进,抢在阿桂到来之前,他先打个漂亮的围剿叛乱战役,抢个头功,让阿桂和乾隆皇帝瞧瞧他的能耐。
不几日,和珅率领大军抵达兰州城下。
和珅找来兰州城里的将帅们,了解最近这些日子的战情,分析他们战败的原因。
和珅听了兰州清军将领的战况汇报,了解到贼军只有区区三千多人,却把清军打得溃不成军,屡屡战败。
和珅听后,对陕甘总督勒尔谨嗤之以鼻,大骂勒尔谨是无能之辈,饭桶一个。带着大清朝如此精锐的部队,居然打不过区区三千多人的叛乱贼军,真是丢尽大清朝的脸面。
和珅立即开始制定作战计划,他把藏兵、蒙古兵集结起来,与他的精锐部队结合在一起,约有一万多人,组成大部队。
和珅想,现在他率领着这一万多人的精锐之师,去山野剿寇,打败那些匪寇,就如老鹰捉小鸡,岂不是战无不胜,易如反掌。
再想想他临出京前,乾隆皇帝三番五次地叮嘱,就觉得有点好笑。他笑乾隆皇帝太过于谨慎了,这样兴师动众的前来剿匪,无异于长了匪寇的威风,灭了自己的志气。
和珅立功心切,到达兰州后,来不及让军队休整,就准备开始围剿叛乱匪寇。
次日,和珅坐于军中帐内,开始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海兰察。”和珅大声喊道。
“末将在。”海兰察出列应答道。
“臣命你率领两千人马为先锋,火速进军山林,围剿叛乱匪寇。”
海兰察一听和珅的话,就知道和珅犯了兵家大忌,军队刚到兰州,站立不稳,还没有来不及休整,就开始作战,实乃犯了兵家大忌。
于是海兰察进言道:“和大人,以末将所见,现在我军不宜出兵围剿叛乱匪寇。请和大人三思而行。”
和珅一听海兰察的话,勃然大怒,厉声问道:“海大人,你知道违抗军令,该当何罪吗?”
海兰察不忙不忙地说:“请和大人息怒,臣斗胆再劝和大人一言,现在不易出兵,请和大人三思而后行。”
和珅一听海兰察的话,越加生气,不过,他还是忍住了,他想听听海兰察不宜出兵的理由。
他问道:“海大人,为什么不宜出兵,请你说说不宜出兵的理由?”
海兰察不亢不卑地说:“和大人,我大军初到兰州,还没有来得及休整,现在人困马乏,再加上守城将士最近连日苦战,将士身心俱疲,缺乏战斗力。”
“其次,敌军深藏于山林之中,我军又不熟悉山林地形。对于敌情不明,不宜冒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待我军休整几日,士兵元气恢复,派出侦探,侦查敌情后,再制定作战策略,进山剿匪贼寇,方为上策。”
和珅听了海兰察的话,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