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去大明扶贫 > 第620章 珍惜当下

第620章 珍惜当下

    永乐没有过多纠结郭爱的事情,他要重新振兴辽东。

    他决定对辽东的玻璃厂、榨油厂、酒厂、药厂等几个厂子进行进一步扩大和技术改造,帮助辽东产品提高出口创收能力,同时也是满足新华市场的需要。

    这几年新华帝国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民居开始进行革命性改造,秦砖汉瓦玻璃窗已经成为住房标配,辽东的玻璃始终供不应求。

    南洋始终没有可靠的食用油,而辽东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始终是南洋百姓的最爱。

    刚刚从沈洲折腾回来的向日葵生长期短,产油量高,非常适合在更为寒冷的辽北种植。如果在辽北增加一、两百万亩的油菜籽和向日葵,对辽东和新华都有好处。

    这几年,新华从辽东进口的食用油、面粉、玻璃、白酒、药材大约在七千万元左右,略高于从内地进口的丝绸、瓷器、茶叶、布匹总额。

    如果把这几个传统出口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估计出口额会达到两亿元,也就是两千万两银子,仅出口关税一项就至少为大明增收二百万两以上……

    永乐到南洋后,辽东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辽东经济又退回到以农业经济为主,每年税收大约在八百万两到一千万两,其中七成多是农业税。农业税又占了税收的大头。

    另一方面,辽东人口没有受到人口流失太大的影响,仍然在持续自然增长。

    这因为得益于辽王在离开辽东之前,已经为辽东打下了良好的医疗基础,留下了三百多名医生,消灭了天花等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辽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千分之八以上,远远超过内地。

    尽管辽东的工业大部分迁往了南洋,辽东开垦出来的八千万亩肥沃土地,还有分田到户、摊丁入亩经济制度仍然能保证当地的农民获得高于内地三、四倍以上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效益的指引下,内地的人口还在持续向辽东小规模流入。

    尽管不少辽东人口到了南洋,辽东本地人口每年净增长基本保持在四十万人以上。

    因此在永乐六年,朱植重回辽东的时候,整个大辽东的人口已经从他离开时的六百多万人达到将近一千二百万人,人口快翻了一倍。就连极为荒凉的海东都司都有一百八十万人了,快达到建省条件了。

    如果后世海东地区有这么多华人,海参崴也不会被老毛子给抢跑了。

    好多辽东百姓甚至认为,如果他们的辽王当时不走,也许大辽东现在可能有两千万人了,辽东也可能变成三个甚至四个省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谁也没想到,一场天大的洪水竟然又把永乐陛下给请了回来,辽东军民感觉又有了希望和盼头。

    最近,永乐让人宣布了一系列重新振兴辽东的决定。

    辽东百姓更是欢欣鼓舞,几乎每天都有大队人马到辽王府请愿:

    “请陛下迁都沈阳吧。”

    “陛下如果不喜欢应天,迁都北平也好啊。”

    “陛下,辽东离不开你啊,大明也离不开你啊!”

    永乐始终避而不见,只是躲在书房里默默地将辽王府的财产又捋了一遍,有些交给辽东当地布政使或都司衙门,有些交给大明户部,有些委托辽宁藩台处置后,用于安置灾民。

    看到辽王府院子里跪着黑压压的一片请愿辽东军民,郭爱也问起了儿子的话:“燮儿,你长大后想不想像你父皇一样,受万民爱戴?”

    三葫芦答道:“母妃,父皇说了,他只想我们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干什么事儿遵从内心意愿。”

    郭爱又问:“那你内心的意愿是什么?”

    三葫芦答道:“建一个天下最大的动物园,汇集天下所有的珍禽野兽。”

    见亲生儿子无意皇位,郭爱只好叹了一口气,问道:“你父皇给你选好位置没有?”

    三葫芦答道:“选好了,说是在南洋土洲中央山脉,比辽宁省还大。”

    郭爱又问道:“你父皇给你重新取了名字没有?”

    三葫芦答道:“取了,叫朱从心。”

    三葫芦是辽王的嫡长子,是朱元璋给他起的名字叫朱贵燮。

    永乐登基之后,为了表示另起炉灶,甚至连儿子的名字都全部做了改变。大儿子叫朱相土,二儿子叫朱尽欢,三儿子叫朱从心。每一个新名字都有一个特别的寓意,也代表着永乐对儿子们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葫芦从小喜欢和野兽为伍,永乐就让他研究动物去。

    听到儿子已经做出了选择,郭爱最终也放下心中最后的一点执念和傲娇,决定主动找永乐,请求跟他一起回南洋。

    她现在也明白一个道理,小时候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结婚后,老公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孩子大了以后,孩子在哪里
新书推荐: 含章可贵 剑啸九华:少年的江湖传说 带万亿物资成全村百年才出的女娃 八零换嫁后,短命老公长命百岁了 饥荒年,我搬空现代仓库,娇养古代绝美女帝 洪荒:悟性惊人,推演大道法 撩妹军师 镇守边境遭诬陷,我去妖界你哭啥? 我,大理寺吉祥物升官了 回到末世百天前,变卖家产狂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