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山的表态,在场的诸位高层都表示了同意。
于是赵安就当着众人的面,正式通过了这个计划,但具体是由赵华还是赵夏与皇太极的女儿联姻,还需要赵安再与家人商量一下。
……
其实赵安的心里早有考虑,此次联姻的还是赵华,因为赵夏还是太小了点。
虽说在政治联姻当中,男女双方的年龄并不重要。
但让赵安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大这么多的妻子,赵安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所以,赵安还是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赵华。
不管怎么说,娶妻都算是一件大事,虽然这件事已经被赵安定了下来,但赵安还是决定与自己的大儿子沟通一下。
于是趁着吃晚饭的时间,赵安与赵华谈了一下这件事。
此时的赵华已经九岁了,在后世也已经是小学三四年的年龄了。
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加之赵华一直接受的是精英教育。
所以赵华的思想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一些,由于赵安的子嗣并不多。
再加之赵安的家庭成份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一个农村的小地主家庭。
所以父子俩的关系一直很和谐,并不像真正的皇室家庭那样冷淡。
反而是像普通的家庭那样,充满着父子间的温情。
为了与赵华交流一下此事,赵安今日特意选择了提前回家。
但赵安是提前下班了,赵华却依旧进行着自己繁重的课业。
赵安在赵华学习的院子外仔细的听了一下,发现今日给赵华讲课的是陕西大儒严谨。
内容是朱元璋编写的《皇明祖训》的持守篇。
持守篇的主要内容为朱元璋自述持身之道﹐例如讲自身的衣食,以及马皇后亲自养蚕织布等等,意为强调节俭。
不得不说,这位严大师不愧是一位大儒,将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既有引经据典,也有身边的实例,将节俭之道讲得十分清楚。
赵安在院外听得十分的满意。
严大师讲完课后,照例询问了一下赵华对今日课业的看法。
赵华先是站起来给严大师拱了一下手,而严大师则是回了赵华一礼。
赵华随后回答道,“严大师所说节俭之道的重要,学生自然是认同的。
但学生认为,朱元璋所写的内容并不正确,也不符合事实。”
严大师闻言也没有反驳,而是示意赵华继续说下去。
于是赵华继续说道,“朱元璋说的节俭,是针对普通的大明百姓的,而不是对于他们朱家人的。
若是朱元璋真的希望他们朱家人节俭,朱元璋就不应该给朱家的宗室们定下那么高的俸禄。
朱元璋希望大明的官员与百姓都节俭,却让自己的子孙过奢靡的生活。
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大明朝又怎么可能真的有节俭之风?
朱元璋给官员定下的俸禄,可谓是历朝历代中最少的,而定下的酷刑,又可谓是历朝历代最严酷的。
但大明朝的贪官,并不比历朝历代少。
为什么?因为官员们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们随时可以通过权力换成银子。
官员俸禄太低,反而会使得许多的官员走上贪腐。
而严苛的酷刑,又会使得这部分走上贪腐的官员大贪特贪,毕竟反正是一个死,贪一百两是死,贪一万两也是死,那为何不贪一万两呢?
如此一来,大明官员中,要么就是大贪的贪官,要么就是连家人都养不活的清官。
但清官毕竟是少数,如此也造成了大明朝廷,贪官丛生的局面。”
原本严谨只是想考察一下赵华今日的课业,却没想到赵华能说出如此有深度的思考。
于是严谨继续问道,“那在你看来,应当如何才能解决大明的问题啊?”
“回老师的话,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大明的问题。
刚刚的看法也是我父亲以前与我说的。
此外,我父亲认为并不应该一味的节俭,而应该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宣扬不同的社会风气。”
“噢,那我可要好好的听一听陛下的高见,赵华你继续说。”
“在我父亲看来,一味的节俭并不是好事。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花钱,才是对整个社会最有利的行为。
在父亲看来,花钱,或者是被我父亲称为的消费。
事实上是在促进社会的经济。
就例如我父亲喜爱吃桃,特别是陕西秦安县的桃子,我父亲尤为喜爱。
一颗上好的陕西秦安县桃子,在秦安县不过几铜币。
但送到了重庆,我父亲一块银元只能买上几斤的秦安桃子。
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看,我父亲十分的奢靡,要知道一块银元,可是许多百姓几个月的工钱。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原本一颗秦安县的桃子从成熟到被人吃下。
如果不离开秦安当地的话,就只有果农以及小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