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孔子老爷子说过:“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虽然能免于犯罪受惩罚,但心里可没觉得自己做错啥,毫无羞耻之心。但如果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教来规范他们,老百姓不但有羞耻心,还能自我约束。”老子也说过:“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刻意显示自己的德行,所以才是真正的有德;而那些整天嚷嚷着自己有德的人,其实没啥真德行。法令越是严苛,盗贼反而越多。”太史公也感慨:“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法令只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并不是治理国家清明与否的根源。”
想当年啊,天下的法律就像个密密麻麻的网,结果呢?那些奸诈之徒反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到了极点,上下都互相欺骗,社会风气简直没法看。那时候的官员们啊,就像是在救火的时候还在火上浇油,不是那些强悍严酷的官员,哪里能胜任这差事还心情愉快呢?那些整天谈道德的人,简直就是在耽误事儿啊。所以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但我追求的是让诉讼不再发生。”还有那句“下士闻道大笑之”,真不是空穴来风啊。
汉朝刚建立的时候,打破了旧的规矩,简化了一切,法律也变得宽松,就像网里漏掉了能吞下舟船的大鱼。但官员们却更加勤政,社会风气也清明,奸诈之事大大减少,老百姓们也安居乐业。由此可见,治理国家的关键,并不在于法令的严苛与否,而在于怎么运用啊。
再说说高后时期吧,那时候有个酷吏叫侯封,这家伙啊,对皇室宗亲和功臣们下手特别狠。结果吕家垮台了,侯封家也被灭了。到了孝景帝时期,晁错这家伙,用严苛的手段辅佐皇帝,结果呢?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成了众矢之的,最后被杀。之后呢,又出现了郅都、宁成这些酷吏。哎,这些家伙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哈哈,这位郅都啊,可是个狠角色!他是杨地人,早年就给孝文帝当侍卫。到了孝景帝时期,他已经升为中郎将了,这家伙可是个直肠子,敢在朝堂上直接怼大臣。有一次啊,他跟着皇帝去上林苑玩,结果皇帝的宠妃贾姬想去上厕所,没想到一头野猪突然冲了进去。皇帝一看,赶紧看向郅都,示意他去救人,可这哥们儿居然一动不动。皇帝急了,想亲自拿兵器去救贾姬,郅都却一把跪在皇帝面前说:“皇上啊,这天下缺女人吗?少了一个贾姬,自然有千千万万个美女等着您宠幸。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江山社稷、太后可怎么办啊!”皇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退回来了。结果那野猪也识趣地跑了。太后听说这事儿后,直接赏了郅都百斤黄金,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再说说郅都在济南当太守的时候吧。那时候济南有个瞷氏家族,三百多家人,都是土豪恶霸,连当地的官员都拿他们没辙。于是孝景帝就派郅都去当济南太守。郅都一到任,就先把瞷氏家族的头目给灭了,剩下的人都吓得瑟瑟发抖。过了一年多,整个郡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周围的十几个郡守都对郅都敬畏有加,把他当大领导一样看待。
郅都这个人啊,勇猛有力,公正廉洁,从不收受贿赂,也不帮人走后门。他常说:“我离开亲人出来做官,自然要把命都献给朝廷,哪还顾得上老婆孩子啊!”后来郅都升为中尉,连丞相条侯这种大人物都得对他毕恭毕敬。那时候民风淳朴,大家都怕犯法,而郅都却偏偏要先来个下马威,执法严格到连贵戚都不放过。那些列侯宗室看到郅都都得侧目而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苍鹰”。这哥们儿可真是狠得可以啊!
话说临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对簿公堂,他想拿刀笔写封信给皇上求原谅,可郅都那哥们儿直接让手下把文具都藏起来了。魏其侯一看这状况,就偷偷派人给临江王送了文具。临江王写完信谢罪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这事儿后,火冒三丈,非要用重法来治郅都的罪,结果郅都被免职回家了。但孝景帝觉得郅都是个人才啊,就派使者带着节杖去请他当雁门太守,还让他一路方便行事,可以随机应变。匈奴人早就听说郅都是个狠角色,他一到边境,匈奴人就直接撤军了,直到郅都死了都不敢靠近雁门。匈奴人甚至做了个郅都的木偶人,让骑兵射击,结果没人能射中,可见他们有多害怕郅都。窦太后最后还是用汉朝的法律处决了郅都。景帝说:“郅都是个忠臣啊!”想赦免他,但窦太后反问:“那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了吗?”于是郅都就这么被斩首了。
再来说说宁成这哥们儿,他是穰地人,以前给景帝当郎谒者。这家伙性格豪爽,当小官的时候敢欺负长官,当长官的时候又把下属管得死死的。他狡猾又凶狠,权力欲特别强。后来升到了济南都尉的位置,那时候郅都是太守。之前的都尉都是恭恭敬敬地走进太守府,像县令拜见太守一样,可见他们对郅都的敬畏。但宁成来了之后,直接不把郅都放在眼里,还处处压他一头。郅都早就听说过宁成的大名,于是对他特别客气,两人还成了好朋友。郅都死后,长安附近的宗室贵族们开始胡作非为,皇上就召宁成来当中尉。宁成治理得跟郅都一样严格,就是没那么廉洁。但那些宗室豪杰们还是都吓得瑟瑟发抖。
武帝即位后,把宁成调去当了内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