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尝过红薯,都觉得味道不错,可惜没有吃够。
方盈看家人意犹未尽的样子笑道:“剩下的红薯,要用来育苗,不能再吃了。”
“大嫂,什么时候育苗?”
张季远问出了张明海正想问的问题,于是侧耳细听,看看大儿媳怎么说。
“明日去送皂团,后日刚好皂坊和学堂都歇休,安排种红薯。”
说了具体安排,方盈看向张明海:“公爹,靠近沙地那块菜地,我用来育苗,可以吗?”
“随便用。大儿媳,这红薯产量高吗?”张明海最关心产量问题。
“种得好的话,可能有两千多斤。”
一斤十六两呢,方盈没把话说得太死,可能红薯还没经过改良,个头确实没有前世的大。
饶是如此,还是惊呆了张明海父子三人。
过了半晌,才听到张季远的声音:“大嫂,你是不是说错了?是两百斤吧。”语气里满是不信,这么甜这么好吃的东西产量这么高,种出来那不是赚大发了。
张季远脸上明晃晃不信的神情,落入方盈眼里,她看得真真的。
“产量确实有两三千斤,但是红薯种不多,今年只能种两三亩地。”
“那今年收成上万斤了。”张季远还是不太信。
张明海心里嘀咕,这产量吹牛得的吧,有点离谱,还是问出第二个关心的问题。
“大儿媳,你知道怎么种红薯吗?”
“公爹,你等等,我去去就来。”说完方盈风风火火往外走。
等方盈再次出现的时候,手上拿了一叠纸。
“公爹,红薯种植之法在这里,陆管家给了我一份,请您过目。”
张明海接过方盈递过去的纸张,笔迹娟秀,明显出自女子之手。
大儿媳妇的笔迹他见过,和上面所写的相差甚远。
当初去找陆老夫人,方盈就怕有这一出,无法解释。
于是请陆老夫人帮忙,让她身边的大丫鬟撰抄一份,自己的那份交给了陆老夫人。
“红薯种植之法写得尤为详尽,看来是真的。”张明海细细看完,把纸张递给了张季宁。
张季宁看完,就递给他弟弟张季远。
长乐见张季远差不多看完,开口问方盈:“娘,我可以看吗?”
“咱家除了小石头,都可以看。”
“大嫂,我不识字,我就不看了。”李玉荣尴尬道。
“弟妹你随意。”
方盈转头对着张季宁:“二弟,一辈子这么长,每天教弟妹认几个字,以后她自己就能看书信了。”
当初,张季安就是这样教方盈,让方盈识字这事,过了明路。
家里每个人都在进步,不能独独落下李玉荣。
家里境况渐佳,以后她的孩子外出读书,给家里捎个平安信,李玉荣识字看信不用求人。
方盈想得更长远,自己肯定会跟儿子去读书,去赴任,可能不会待在桃园村。
父母已经老了,张季宁很喜欢种田。
偌大的家业总得有人守着,最佳人选无疑是二弟和二弟妹。
张季远尚未娶妻,比较喜欢做生意,有可能也跟着自己去做生意。
送完皂团回来,方盈看时辰尚早,便回房换一身衣裳,方便下地。
方盈走出房间,去杂物房拿来一把锄头,往肩膀上一扛就出门了。
要育红薯腾的菜地,地已经翻好,上面光秃秃一片,没种任何东西。
菜地一格格,有垄沟,方便排水。
红薯怕涝,垄沟还要挖大挖深一点。
二话不说,方盈卷了卷衣袖开始挖沟,忙到太阳快要下山,这才回家。
吃过晚饭,一家人早早洗漱歇息。
第二天早上,一家人吃过早饭,听方盈的安排出发去种红薯。
张季远负责用马运红薯去地里。
张明海方盈和李玉荣一人挑一担草木灰,手里还拖一把锄头。
张季宁挑着水桶,手里同样拖着一把锄头。
长乐姐弟三人扛着小锄头,跟在队伍后面。
王秀莲在家里带孙子,其他人都下地了。
方盈除了挑草木灰,草木灰上还放了一把菜刀,一块木板。
到了菜地,方盈放下肩膀上的担子。
“公爹,二弟三弟,你们三个负责挖沟子。”方盈走到自己昨天挖好的地方,指了指:“就按这个样子挖,动手吧。”
张明海父子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始按方盈的要求动手挖沟。
长乐看其他人都有事做了,剩下她们三姐弟闲着,向方盈这边凑过来。
“娘,我弟弟做什么?”
看长乐姐弟三人一眼,方盈说道:“你们跟过来。”
方盈挥起锄头挖洞,三个相距六寸,三寸深的洞出现在眼前。
“你们三个就按这个样子挖洞,不能相差太远。”
看她们挖得有模有样,方盈这才离开。
回到放红薯的地方,倒出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