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个多月,已经到二月下旬,方盈没有收到陆家反馈消息。
说不失望是假的,这个朝代可能还没有引进番薯。
再过四天就到三月,方盈想趁去送皂团之际,顺便再问问情况。
起床煮好早饭,家里人陆续起床吃饭。
吃完饭,去上学的去上学,去做工的去做工。
家里只剩下三个女人和一个小婴儿。
小石头围着口水兜兜,牙牙学语,歪歪扭扭学走路。
好可爱的宝宝,家里生活条件好了,给李玉荣各种补,奶水充足,把小石头养得白白胖胖,玉雪可爱。
小石头一周岁断奶,虽然瘦掉一点点,但四肢还像藕节一样。
方盈最喜欢捏捏小石头的小手手,软滑软滑的,手感很好。
难怪自己小时候,村里的大妈喜欢捏自己的脸蛋。
当初刚来这个朝代,张仲华差不多和小石头一般大。
虽然不想承认,但真没有小石头长得好。
四年过去,那小子现在都不黏自己了,主意大得很。
在家里待了一天无聊,现在中饭和晚饭,都是请来的婶子在做。
傍晚时分,方盈沿着村子慢慢走。
去年秋收以后,有几个在方盈在工坊做工的,家里也盖起青砖瓦房。
青砖瓦房陆续多了起来,夹杂在泥砖屋之间。
相信再过几年,村里的泥砖屋会变少,青砖瓦房会越来越多。
远远的,看到三五成群的学子走出学堂,这些都是家族未来的希望。
方盈没看到两个儿子出来,以为他们在打扫卫生呢。
学堂除了学习,平时教学的地方,都是学生轮流打扫。
方盈可不想他们变成掉书袋的书呆子,适当的劳动是必要的,劳逸结合。
何况还教武术,兵法,野外生存等等,就是为了训练他们的体能和意志。
不一定能成为高手,但谁都无法保证,长长的一生会遇到什么,有自保能力就好。
六岁读书,学完六年,虽然不是人人能写诗作赋,但识字,能写会算,简单的会看就行。
开蒙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方盈还自己默写出《增广贤文》,让学堂的邓先生教。
除此之外《数学》、《物理》《几何》《兵法》逐年增加,课时不多,学得好的话,相当于现代的初中毕业生水平。
古代十五岁就成亲,除了参加科考为目的,多数不可能读书到二十多岁。
第一届的学生,多数父母都是奔着能做个小二,做个小掌柜这样的小目标去。
读完六年书,再出来工作三四年,然后成亲,多数父母都是那样想的。
只有生活过得好了,他们才会送孩子读书,让自己的下一代去参加科举。
一代代积累,方盈相信,桃园村以后会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村子本就不大,走一圈后慢慢回到家,看到两个儿子还没回来。
到灶房门口一看,大婶已经把晚饭做好了,正在收拾灶台。
晚饭后的碗筷,都是家人自己洗的。
大婶把灶台的清洁搞好,就可以回家了。
三房的人觉得,让人等吃完晚饭再洗碗,天黑了,不好走路回去。
“婶子,忙完了?”方盈站在灶房门口问道。
婶子笑笑:“饭菜煮好,忙完了,你们快吃饭吧,一会菜要凉了。”
“两个孩子放学还没回来,孩子大了不好管。”方盈叹了一口气。
都是做母亲的人,对养孩子各有心德:“那是,长大自己有主意,大人说多了他们还觉得烦呢。”
“谁说不是呢,让他们吃饱饭容易,教他们做人非常不容易。”就怕孩子长歪,方盈想到教孩子不容易。
“都是托东家的福,对咱家来说两样都不容易,现在这样子很好了。”婶子想到以前,没来三房帮忙做饭时活得有多艰难。
“这也是婶子勤快得来的好结果。”方盈微笑。
婶子可不这样认为,多少人想来做工都没有机会呢。
她一直知道三房存着帮自家一把的心思,这才雇自己来做饭。
所以她一直珍惜,二两银子工钱,还能照顾家里,每年工钱涨一百文。
说实话,只要三房的人不嫌弃她,她可以干到老,直到做不动的那天。
“咱们都是靠东家,这才过上好日子,村里的人都明白着呢。”婶子开心道。
当初出门谈生意,方盈知道村里有人说三道四。
特别是那个嘴碎的王桂花。
现在王桂花见到自己,就谄媚说道:“季安媳妇,能不能带咱们这些妇人,做点小生意呀?”
方盈就笑笑:“现在还没有想到,要做什么生意好,以后想到了会告诉你们。”
眼下倒是可以做防水背包书包等等。
书包成本不低,除了县城和府城的书院,书包的消费群体不大。
一个书包能用几年,所以方盈没有提这些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