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医匠 > 第70章 赐予信符

第70章 赐予信符

    所以说,徐一真不愿意面对朱元璋呢。

    不必用看的,只须感觉,他浑身已经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了。明明已是炎夏,却恍惚觉得冷,背后已是冷汗一片。

    这是一代帝王的威压,不仅来自于改朝换代的威望,更有杀伐果决的血腥。

    这种情况,他早已料到,但仍然要说,向朱元璋讨要便宜行事之权。哪怕为此恶了朱元璋。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

    今天一天所做,都在他意料之外。

    先是,一早出城,本以为马上就能过江,却不想在江边小小村子里绊住,更没想到疫病先他们过江。

    再是,出城之后又要回城,前往官府得了人手,又去了保生堂得了药材。

    后者的帮助在意料之外。徐一真本是想采买的。但若说出意外,却不至于。

    身为药铺医馆,治病救人是分内之事。身为商人,没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即便它既没有医者的担当,也没有商人的贪婪,更是小心谨慎不愿淌这浑水,也不用担心。

    一者为官,一者为民,以官身压下来,它没有选择余地。

    但对于应天府,众人都提了几分小心。刁难、推脱、诉苦乃至甩手不管,都多少考虑到了。即便锦衣卫当面,也只能在态度上赢得几分,若真要摆烂,为官的谁没几分手段呢?

    足以让人心里憋屈还抓不到什么把柄。

    但应天府竟然极为配合,并没有让他们去找县衙,而是差人通知县衙派人来援助。不说效果如何,至少态度是摆正了,想必之后的帮助也不会拖沓。

    但应天府如此,其他地方官不见得如此。

    他甚至觉得,若非是在应天,皇帝脚下,若非几年前覆灭胡惟庸一党,朝野上下人头滚滚,应天府尹不见得这么好说话。

    洪武四大案,虽然都杀人无数,但其中空印案、郭桓案是极广大地波及了地方官。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虽然杀人也很多,但地位若是不高,人脉若是不广,怕是想被杀都没有门路。

    出了应天府,问问那些县官吏员,谁认识什么胡惟庸啊?

    即便是空印案,也最多下探到知府一级,县官怕是无缘被斩。

    这种情况下,要让那些地方官配合,难。或者碍于官品和锦衣卫的存在表面配合,暗地里却吩咐人阳奉阴违,那还不够添乱的。

    而没有地方衙门配合,单靠各地的惠民药局和医官,治病都难说够,更不论其他了。

    徐一真说了因果究竟,便不再多说,跪倒,低头,等待朱元璋裁决。

    朱元璋半天没说话。

    朱元璋不说话,旁人更是连搭茬的勇气都没有,呼吸都放缓了,生怕被皇帝注意到。

    半晌,朱元璋说了声“去”。

    去?去干什么?

    正疑惑,徐一真眼前多了一双脚,循着脚往上看,见是王公公,拖着一锦缎铺就的托盘,正一脸复杂羡慕的神色看着他。

    “此信符赐予尔等,助尔等北上制瘟。”朱元璋的声音传来。

    “谢皇上。”徐一真磕头谢过,接过托盘,见盘中放着一块黄色令牌。

    这黄色既不是金的明黄,也不是铜的赤黄,介于两者之间。朝上正对着他的一面阴刻着两个字是“信符”。

    “持此信符,如朕亲临,有不尊号令者可就地斩杀。”朱元璋声音平淡,内容却血光淋淋:“持此信符,朕须得三点要求,你且听好。”

    徐一真连忙重新低头,恭敬地摆出聆听状。

    “此信符并非只赐予你使用,是赐予你们两人使用。”朱元璋淡淡地说:“若有人取信符以谋私利,便是欺君之罪,当斩。”

    徐张两人心头一凛,连忙恭敬听命:“遵旨。”

    “此信符使用,须得你们两人商议之后达成一致,若一人反对,便不可动用。”

    “是。”

    “回朝之后,上交信符,陈述信符使用的前因后果。”

    “是。”

    朱元璋总结陈词:“有此信符在,当无人敢阳奉阴违,耽误制瘟。”

    走出武英殿,张长贵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仍然心有余悸,小步来到徐一真跟前,不由埋怨:“徐大人,你可真是胆大啊。为何之前从未跟我说过,害我一个措手不及。

    “若早知你竟敢如此,我非得让你打消这念头不可。”

    徐一真也是一身冷汗,托盘递给了王公公,此时拿着信符,才翻到另一面,上面刻着十二个字是:“皇帝圣旨、合当差发、不信者斩”。

    听张长贵这样说,徐一真不由笑说:“总算结果不错。有这信符,到了江北,我等治疫便能得官府助力了。”

    “怕是难。”张长贵摇头:“助力不敢想,最多能不受刁难罢了。”
新书推荐: 快穿:替身女配上位攻略 洪荒:开局成了值世门神 斩神:烛龙代言人,开局弑神枪 百岁躺进棺材中,让我攻略女帝 帝霸永恒 星辰重启 玄学真千金,有卦她是真的会算 癌症晚期,老婆白月光回来了 列车求生:别跟我比运气谢谢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