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辰时,天色阴沉,有湿润的微风将一个枯黄的树叶打着旋儿吹入窗台,看这样子好似要下雨。
李独霜正坐于公房批阅流转到手中的案件卷宗,大理寺丞谷默此时捧着一卷公文走了进来,不过看他表情好似捧着一个烫手的火炭。
“放在架子上即可。”李独霜头也未抬,直接吩咐道。
谷默犹豫了一番,还是走到了桌前,躬下身凑近了低声提醒:
“好教少卿大人知晓,这是刚从东府转过来的案子,由官家钦点,命刑部、御史台以及我大理寺共同审理。下官刚从东府使者手中接过,就立即过来告知大人。”
李独霜诧异抬头,看到有些激动的谷默,接过公文后仔细查看,边看边问到:
“三堂会审?”
“嗯!”谷默鼻音浓重地回答道。
公文内容不多,抬头显示的即是官家朱批:“翰林院袁承泽及其党羽疑似在科举中内外串联,营私舞弊,交由刑部、御史台以及大理寺共同审理。”再往下看则是当朝宰相陈东来的批复:“臣附议。”,后面依次是各位宰执的批复,均与陈东来一般无二。
这说明大宋决策层的意见达成了一致。
李独霜内心咯噔一下,略微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随即怕是同名者,便立即往下看去,待看到公文底下,则是此次审判对象更为详尽的资料:
“翰林院侍讲学士、敷文阁待制、银青光禄大夫袁承泽。”
李独霜沉默不语。
谷默原本有些激动,多少年了,自当今官家即位以后,这还是第一起“三堂会审”,如若在这等要案里表现上佳,获得官家的关注,升迁是必定的。
可当他抬头看到径直盯着公文一语不发的李独霜,顿时察觉到了什么,立时收摄起了心思,敛容肃面,候立在侧。
“你且出去。”大理寺卿颜瑟此时踏入官房,瞧见了这一幕,开口吩咐道。
谷默如蒙大赦,冲着两人各自躬身一礼后,疾步退了出去,并小心地将房门轻轻关上。
颜瑟上前,拉过一张椅子,就在李独霜的对面坐下,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我知道袁承泽是雍熙四年的覆考官,正是你当年高中进士的房师,本已是朝廷重臣,却突然被三堂会审,其中或有隐情,但圣命已下,我等也只有遵命行事。”
李独霜抬起头,眼眶微红,皱着眉说道:“袁师乃谆谆君子,一心扑在学问里,为何。。。”
素来消息灵通的颜瑟抚着下颌的白须,疑惑地说道:“我也不知,这事太过突然,只从东府那边的人递出的消息来看,好像是直接从宫中传出的旨意,并未经过东府。”
那就不是御史台或者知谏院的路子,李独霜心里将这两个部门的嫌疑撇开,努力从现有的信息里拨云见雾,试图透见真实。
“袁承泽与我同出清麓书院,算起来即是同门,素来喜欢教书育人,提携后辈,上次书院举行的百年诗会上还曾与我说,待过两年就致仕归家,含饴弄孙,没想到,唉!”
颜瑟追忆往昔,颇有物伤同类之感。
李独霜反应过来,直接起身离座,朝着颜瑟躬身行礼,口中急促说道:“袁师此事定有蹊跷,此次三堂会审,还望颜老明察秋毫,给袁师一个清白。”
颜瑟肃容起身,将李独霜扶起,口中却说道:“若真是由我主审,必会秉公办事,不过,这次你可是托付错了对象。”
“这是为何?”
颜瑟捻着胡子笑呵呵地说道:“此次代表大理寺与御史台和刑部一同审理的,应当是你。”
“嗯?”
李独霜瞪大了眼睛,有些意外。
颜瑟背着手走到窗边,望了望窗外,之前的那座假山已经变成了一个摇曳着莲花的小池塘,这小子果然身体力行,说到做到。
“我知晓此案之后,就写了一道奏折,往宫里递了过去,建议由你来代替我审理此案。”
“可我算是袁师的科举弟子,不是应该回避么?”
“按理来说应该是这样,不过并不绝对,三十年前亦有同样的例子。另外,我此举还有一层深意。”
颜瑟盯着池塘里的那朵盛开的莲花,目光凝住,缓缓说道:
“如果官家是被人蒙蔽,想必不会答应我这个请求,那么我再如何亲自帮袁兄洗脱冤屈也是无用。如若是有人出首相告,以官家谨慎的性格,必然存有验证的心思,恰恰需要一个与其他人持不同意见的人参与此案,而你才来大理寺不久,又是少卿,正是合适的人选。”
李独霜闻言,顿时低头再度扫过诸位宰执签署的意见,认同地点了点头。
颜瑟转过身来,目光沧桑地看向李独霜,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也算是我对袁兄的援手之意,不过,让你陷入这种漩涡,也